天启五年元月,大赵后薨于椒房殿,上使人闭户四十日,虫流臭出。宫诏尽委田、许二妃。春二月,赵太子薨,谥慎,不入庙。立田妃子怀璋为太子,年十六。天下愤,田氏请辞,上固许之东宫别立。秋七月,大风拔树。田氏叛。上在骊山,闻之震怒,出御卫伐之,长安流血。乱既平,上曰,天时不详,遂改元泰和。——《周书孝闵皇帝本纪》注释1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天朗气清。
日头开得早,山野雾气还未散去,泾渭水畔已经一片波光粼粼。
几列小侍匆匆而过,一列手上举着赤金浅盆,盆内各式瓜果、糕饼、糯米、松枝;一列捧着形式各异的酒器,或尊或盉,或罍或壶,皆盛旨酒,香气袭人;一列托着雕花木盘,盘中绸缎锦帛,玉笏如意,珍珠宝玩,不一而足;还有一列提着御制的描金食盒,里面时蔬、禽鸟、畜肉、鱼鳖,规格足够开一场国宴。队列逶迤,足足有两百人,最后八个侍者用手臂粗的朱绳抬着一张大案,案上刚煮好的一副太牢散发着肉香,引得外围几个年纪不大的卫士不住吞咽涎水。
水边一方祭台,黑沉沉的不知道撒了什么,隐隐透着牛血的腥味。侍者们忙忙碌碌,将祭品依次摆上祭台。
“听说了吗?昨夜骊宫……闹鬼啦!”一个青衣侍者低着头,压低了声音说。
很快就有悉悉索索的讨论:
“不过是一个黑影子藏在九龙殿内,扑腾了好久。后来不是说抓到一只夜猫子?中元节下,说话注意点,别自己吓唬自己,到时候真招来了什么脏东西……”
“亥!谁说是九龙殿的事?说是七星殿啊,昨夜的内宫侍者,全都暴毙了!”
“我也听说了。啧啧,死得可惨了。二十四个内侍,加上二十四个宫女,说是跟着清河、太平两位公主去取佛手,回来的时候都好好的,第二天就被发现死在自己床铺上,七窍流血!都大张着嘴呢,死不瞑目的!”
“难怪今儿七星殿那边多了好多卫士,原来是死了人了。七星殿那位呢?贵为副后,也镇压不住那些鬼怪?”
“七星殿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许是今年气运太好了的缘故?又是升位,又是封储的。你看,七月刚出个头,就病弱起来,说是成日里昏睡,叫都叫不醒。唉,这便是’气满则亏’了。”
“什么’气满则亏’,她那也算气满?我看啊,是先赵后来寻仇了。先赵后死得那样不明不白……”
“嘘!你知道什么。前头那位的死可与七星殿没关系。七星殿说起来也是可怜,被当成替罪的了……”
“嗳,你们看看这仗势,是祭祀中元节的规制吗?说不准啊,就是圣上幡然醒悟,要给先赵后赎罪了。七星殿那位知道了以后,就装病不想主祭!”
“慎言!都不想活了吗?摆好祭品就快走吧,一会儿御驾就要到了。”
青衣侍者们安静了一会儿。
不多时,又有人说话:
“你们听说了吗,圣驾昨夜不在九龙殿。”
“九龙殿不是闹夜猫子吗?”
“圣驾还会怕夜猫子?昨天晚上,说是临幸重明阁了。”
“胡说吧你,重明阁那么远,圣驾好端端的跑那儿去干嘛。”
“我胡说不得好死!不信你们瞧着吧,圣驾今天肯定是从东侧开阳门过来的。”
“重明阁如今住着谁?”
“好像是……”
“赵美人!赵美人在重明阁!”
忽然有红衣内侍,粉面朱唇,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踱着步过来。
“都皮痒了?不好好侍奉,在这里乱嚼舌根!”声音婉转尖利,却有威严。
青衣侍者皆垂首称不敢。
那红衣侍者哼了一声,道:“今上仁善,不用人牲。否则啊,看你们一个个找死的样子,通通填了河去都嫌不够!”
青衣侍者诺诺称是。
远处传来低沉的号角声,开阳门外,烟尘嚣器,马蹄震得地面微微颤动,一眼望去,雾气混着黄尘滚滚,一列龙旗半卷,在渐渐升高的日头下反射着丝丝点点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