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六百四十八章 计划开始,飞船起飞,垄断性的卫星发射服务!

第六百四十八章 计划开始,飞船起飞,垄断性的卫星发射服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些人就是一带而过了,就只有一个名字和代表的国家或机构。

有些则是被重点提及。

比如说,科罗特-詹姆斯,栏目准备了一小段儿介绍,“科罗特-詹姆斯前格鲁姆湖计划项目负责人,他在研究强湮灭力场的过程中发现了湮灭射线技术。这在国外来说是很了不起的成果,在此之前,反重力中心并没有公开相关技术。”

“现在他则是代表著名的莫奈德公司参与远航计划,并会在飞船中从事生物科技的研究。”

保罗菲尔-琼斯的介绍则是,“湮灭物理领域,除王浩外最优秀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也是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参与了很多湮灭科技相关的研发,为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琼斯教授也是天航飞船上的首席技术顾问。”

丁志强则是,“丁教授是王院士的学生,他和王院士一起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的成果,理论和技术的贡献极大……”

后续还说了好几句,但当让大家记住的还是‘王浩的学生’。

这也是丁志强感到郁闷的地方。

不管他有再多的研发贡献,被提及的时候,总是说王浩的学生,除非有一天他能独自完成某项重大研发,否则想摆脱这一名号是非常困难的。

或许,即便是完成了重大研发,其他人说起来还是会谈到王浩。

欢迎仪式结束,天航飞船准备出征。

所有登舰人员都朝着天航飞船的方向走过去,并有序进入飞船内部,电视播放着人员进入飞船以及领导组朝着飞船方向招手的画面。

等所有人员进入了飞船以后,画面就切换到了内部控制台。

这是飞船内部的摄像机传送的镜头。

另一边则是地面控制中心。

王浩和徐老师、赵老师等人坐在一起,后排观看着控制指挥起飞过程。

天航飞船起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起飞前对接检测还是很复杂的,摄像只对准关键的部分,实际上很多人都参与了工作。

朱启强是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官,他接收了各部分报告的数据以后,也很果断的喊出指挥命令,“起飞,准备!”

“点火,倒计时十秒。”

“10、9、8、7……”

“3。”

“2。”

“1!”

现场传来了嗡嗡的响声,镜头下的天航飞船下涌现出了大量的光,普通摄像镜头根本什么也看不到,也只有在屏蔽了大部分光的雷达视角,才能清晰的看到飞船缓缓的上升。

在雷达镜头的视角下,所有人目送飞船缓缓升空以后加速冲上了天空,并很快消失在地面的视角下,画面中传来控制对话--

“速度165,正常加速。”

“供能,稳定!”

“热感,稳定!”

“温度5600摄氏度,上升速度可控!”

“继续加速!”

“一切正常……”

电视的直播到此就结束了,后续还会介绍天航飞船执行释放大型卫星的任务,但也只是做一个介绍而已,没什么特别可关注的。

实际上,释放卫星的工作,对天航飞船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可言,他们释放的大型卫星都是地球同步轨道类型,到了距地面36000公里的高度上,打开卫星设备的舱室用支架把卫星依次释放出去就可以了。

释放过程,就只是简单的把卫星挪出天航飞船,卫星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能源,控制慢慢推动到固定的位置和高度。

这个过程没有任何危险。

从这一刻开始,控制中心的工作就是随时接收天航飞船发来的信息,并确定天航飞船运转稳定,天航飞船真正进入到太空,开启去往木星的旅程以后,一切就都是飞船人员负责了。

天航飞船的舰长是黄友坤,他承担着非常重大的任务压力。

飞船碰到的一切问题都需要黄友坤来做决定,哪怕是既定的计划,黄友坤也有权利对于计划进行修改,并做出指挥变动。

这就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黄友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飞船的安全,并尽可能的把所有人带回地球,一切的工作任务都是以安全为前提的。

……

天航飞船正式进入到去往木星的征途,地面的工作就是接收信息,随时关注飞船的情况了。

其他人也会关心飞船的情况,但他们的关心是没有用处的,飞船距离地球越远,通讯的延迟时间就会越长,等飞船到了木星周围距离地球就有6亿八千万公里左右,信号接收延迟时间超过40分钟,简单的通话一次,都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其他人员还是感觉轻松了很多,天航飞船离开了基地以后,他们也没什么工作了。

王浩继续和领导组待在一起,他身边还有公司总经理臧春来。

领导组对于航天飞船公司的发展非常感兴趣,有个领导就问道,“王院士,据我所知,现在航天活动最大的利润点是卫星发射服务,这一次天航飞船释放卫星,也有很多服务费吧?”

“一百三十亿种花币左右。”王浩粗略的说了一个数字。

这个数字让领导组都感觉很惊讶。

天航飞船释放卫星的工作只是附带的,结果一次性就能赚到100多亿,听起来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

臧春来解释道,“大型卫星发射服务是垄断性的技术,我们接到了几个订单,实际上,以公斤计价来算,已经很优惠了。”

“大型的卫星,一颗的性能就能顶得上十几颗小卫星,有卫星发射需求的企业都希望能够制造大型卫星,一次性发射速度快,不需要排队等待,而且单价还便宜了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