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吗?”梁音宁拿着一叠厚厚的稿纸,问。
“明朝十六个皇帝,这只是朱元璋篇,中的前几章,哪有这么快。”林静头也没抬,依然是埋首伏案。
“还是交给我们书虫出版社出版吗?”
“暂时还不行。”
对《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林静虽然开写了,但是心怀忐忑的。
毕竟这部书是二十多年后,网络时代的畅销书,与《英雄志》和《昆仑》这种传统的武侠小说是不同的。这种文风,这种文字,会否在这个时代遭遇滑铁卢,她心里也没底。
所以她打算是投稿的新亚书院的院刊那里,试试水,而不是冒着风险,一开始就交由书虫出版社来cao作。
想到这里,林静将自己的疑虑解释了一遍。
“像我这种不喜欢看历史书的人,都觉得挺有趣的,应该会大受欢迎的。”梁音宁笑着说。
“还是先投到院刊看看再说吧。”
“既然你坚持,那行。”对于林静的xing子,梁音宁是一清二楚的,一件事一旦决定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于是大概五万字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卷,朱元璋篇的一部分稿件,很快就被投到了院刊那里,然后引发了一场林静所未知的小风波。
翌ri,新亚书院院刊编辑室。
一个戴着眼镜,模样周正,发型打理得一丝不苟的青年,正襟危坐于书桌之前,阅读着一叠新投上来的稿件。他叫蒋俊如,是历史系大四的高材生,被系里的周仁教授推荐到院刊担任副编辑,已经有半年多了。
“《明朝那些事儿》,嘿,这年头还真是疯狂啊,是个人都敢跑来写历史。”他读着读着,突然发出一阵怪异的笑声,“还大言不惭,说什么历史可以写得更好看,也不怕笑掉别人的大牙。”
他这话被旁边的同样是副编辑,中文系的丁志听见了。而丁志对《明朝那些事儿》很是看好,是其主推人之一,所以他听见蒋俊如用嘲弄讽刺不屑的语气来贬低《明朝那些事儿》,立即就不愿了。
“丁兄,你的原意我知道是好的,但你终究不是我们历史系的,可能对明朝的历史不是那么了解,所以一时看漏了眼也不奇怪。”蒋俊如摆摆手说,“所以嘛,才要我们历史系的来把把关。”
“那蒋兄,你一个历史系的高材生,听说有如椽大笔,不知写了什么比这《明朝那些事儿》好的历史巨作呢?”
丁志这一句有些胡搅蛮缠的反问,却一下子击中了蒋俊如的要害。
因为蒋俊如在历史系是颇有文名的,有明朝历史书柜之称,历史系上下无不认识他这个大才子,连其它院系的学生都对他有所耳闻,他对此也是颇为自得。
可他毕竟只是一个大四的学生,而偏偏怀才犹如怀胎,不是说怀上了就能分娩,需要大量时间来积累的。怀胎要十个月,怀才,则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蒋俊如是读过鲁迅先生的《流产与断种》的,所以感觉积累还不够的他,不想写一些有流产嫌疑的东西出来。也就是说,他目前还没有任何正式的著作。
不料丁志一句话将他逼到了墙角上来,特别是编辑室里不只有他们两个人在,让他感觉有些难堪,恼羞成怒之下就说了一句;“就这大白话,小学生作文一样的东西,也想刊登在院刊上?还是多读几年历史书再来吧。
“你说哪个是东西?”
“就这《明朝那些事儿》,怎么样,敢投稿投到这里来,就不能让人说了?”
“你有种再说一遍?”
“怎么着,想打人?”
“打的就是你。”
青年人血气方刚,特别是丁志这厮,虽然是中文系的,可偏生就一副体育特长生还是投掷铅球的五大三粗身材,本就xing格与体质都火爆,更何况蒋俊如说了一句欠扁的话,于是丁志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