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革宋 > 第120章 黄河交易点(十)

第120章 黄河交易点(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送走府兵之后,郝仁带着还不错的心情就去见了德州这边的官员。这里的知州名叫恩辛玛,一听就知道不是汉人。恩辛玛是蒙古人,按照忽必烈定下的大元制度,所有地方长官都必须由蒙古人担任。原先的时候忽必烈攻城略地,出现了蒙古主官数量不足的问题。此时的汉地只剩下了河北、山西、陕西。这个矛盾也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黄金家族的成员在蒙古人种尊贵无比,恩辛玛对于郝仁万户极为尊敬。听了郝仁万户讲述了要他准备人手到乡下的要求,恩辛玛没有提出疑问,而是非常配合的答道:“却不知道需要多少人手。”

“一千人,能弄出来么?”郝仁问道。他也觉得这个数量其实不算少。没想到恩辛玛立刻答道:“只要不是用来打仗的,一千人当然可以。”

“一千五百人呢?”郝仁说出了他个人比较认同的数字。

“可以。”恩辛玛立刻答道。

“那就加紧去做。我用得着。”郝仁万户下了命令。

“除了这个之外,万户还有别的什么要我效劳么?”

“只要这一千五百人都能办事,便可以了。”郝仁果断的回答。

恩辛玛离开之后,郝仁万户忍不住来了两次深呼吸。这次的行动对他来讲非常重要,正如伯颜大帅所讲,此次必须能够彻底挫败宋国渗透大元的行动。

郝仁万户的行动通过大宋的情报网,很快就从德州传递到了济南。济南这边只是知道了郝仁万户要地方上的缺粮百姓申请粮食。这个要求让大宋这边的情报部门大为讶异。大宋这边还做不到这样的管理程度,以蒙古的管理体系就可以做到根据申请提供粮食的水平了么。

在召开的会议上,大家都感觉非常不解。就在众人讨论之时,通讯员送来了在东营的刘宠科长提供的消息,内容和从德州那边传来的一样。情报得到了印证,说明德州那边所说的没错。处长没吭声,宋科长就忍不住说道:“我们这边若是赈济,也都是让村里面提交给乡镇,县里面还得责成乡里面去审核。蒙古直接针对村里面去收集,怎么看都做不到。”

“我们到现在都没听到有粮食往南边送的消息。只怕蒙古人就是玩些口惠而实不至的把戏。”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大多数人都表示赞同,不赞同的少数只是觉得以蒙古人的尿性不会做这么没效果的事情。

最后处长出来做判断,“咱们就写,蒙古人在做不到的情况下,要地方上的百姓们申请口粮。”

这个建议十分得体,得到了情报处人员的一致同意。宋科长说道:“此次咱们得到的消息里面,蒙古人对官家允许大宋百姓的北边亲戚到黄河以南逃荒很介意的样子。难倒真的有那么多汉人倾向我们么?”

处长对这个问题很不以为然,他说道:“之前不是调查过么。若是咱们打过去,只怕有30%以上的汉人会和咱们对抗。帮助咱们的汉人绝不会超过5%。”

“若是如此的话,蒙古人为何如此介意。咱们是不是要在报告里面提一下?”管宣传的宋科长说道。

不少人都听出了里面的意思,这是个拍马屁的好机会。大家最初也没想到,官家的行动能够引发蒙古那边如此激烈的反应。某种意义上也能证明官家的英明。

处长摇摇头,“此事没有定论。大家觉得这消息官家看了也许会高兴,你们却想想看。若是有人依照这样的思路认为我们打过黄河,大量百姓喜迎王师。结果打过去之后就见到河北汉人拼死反抗。那时候提供这样消息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听了处长描述的未来,这帮人心里面那股获得好处的冲动被浇熄了不少。大家说点过头的话,目的是通过让上头欢喜,进而得到好处。所以这种小把戏必须是不带来负面后果的。处长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这种发言需要承担责任。于是大家就蔫了。这种话虽然没有恶意,却也有非常明确的不真实在里头。

见到没人再搞这样的把戏,处长命道:“行文之时不要让人觉得咱们有这方面的暗示。当然了,也没有必要刻意说这里头没有任何关系,那也不对。”

有了主心骨,一份非常简单质朴的报告就这么送往了大宋情报总局。与此同时,开封知府文天祥也写了一份文彩斐然的报告,在报告里面文知府将河北灾民的惨状写的非常形象。刚果了青黄不接之时,他们的粮食就被蝗虫啃食殆尽。现在收获的粮食,那些百姓们带着麸皮一起吃。野外的动物已经跑光,农民们现在只能捕捉蛇虫鼠蚁为食。

赵官家下令大宋百姓的亲戚可以到大宋境内避难,这消息还没来得及起效果,蒙古已经下令禁止。文天祥虽然觉得河北百姓可怜,却也觉得有些松了口气,因为河南也遭了灾,现在汴梁的粮食并不足以接纳数量巨大的灾民。

万一灾民闹事,引发了连锁效果,只怕河南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

在文章里面,文知府也没有提及赵官家命令的巨大影响力。济南情报处那边是因为处长的质朴风格,文知府这边则是因为他的傲慢。文知州本来就比较自傲,让他抨击赵官家的难度比让他给赵官家吹法螺的难度要小很多。

不过汴梁情报处的态度就不太一样,因为情报处并不隶属于开封府,两边的报告之间并没有存在以谁的论点为主的问题。开封府里面就直接写,赵官家的命令让大元那边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也做出了果断的应对。

抱着不同的看法,针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的描述被写进了不同单位的报告。这些报告向着杭州传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