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长安城中瞎晃荡,不觉已出长安上了灞桥。郭善望着灞桥外的景色,心中难免生出感慨。
“许年前我与小绾自兰州战乱中脱逃,就是从这条路,入的我身后的长安城。那时节,兵荒马乱两个小孩能活着十分不易,想着就是能在长安城做些事把小绾养大。谁知道今天再来这儿,我却成了所谓的官老爷。”郭善言语中颇多讥讽,至于这讥讽从何而来恐怕也就他自个儿知道了。
“老爷,您现在的身份怎么能拿以前比呢?我瞧着满长安城的人哪,也没几个能跟您比的。”丁三儿马上拍起了马屁。
郭善笑笑不置可否,抬手指着远处的田庄道:“咱们去咱们的庄上看看,以后真去了朝堂,恐怕就没多少机会再来这儿了。”
丁三立刻称是,打马下了灞桥往田园而去。
时节早已入秋,果实陆续成熟,郭家的田园上尽是丰收的景象。
丁三儿在前领路,郭善施施然随其后。
草堂书院外一帮稚子孩提追逐打闹,也有好学者鹤立鸡群的在一旁捧书研读。又听院里传出一片琅琅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官人,是苏苏姑娘。”小悠喜道。
郭善笑了笑,示意两人随行,便大踏步进得园里。
果见书院的庭院里王苏苏穿着白衣教着蒙学《千字文》,她念一句别人便念一句。
“天下诗书被名门望族把持由来已久,想要繁荣一个国家,光靠名门望族是不行的。国家要中兴,靠的还是这些学子啊...”郭善难免想起后世,他深知道如今的大唐的落后。因为在一个太平盛世呆过十几年,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唐欠缺着什么。
愣神时那边王苏苏也已经发现了这边的郭善,合上了书本遣散了学童,笑着上前问道:“今天怎么想到来这儿?”
回过神,郭善望着少女,道:“心里有些烦闷,所以过来走走。瞧你先前在教书,所以没好打扰。我听胡管家说你和宁姐儿搬到了书院来住,只是这里离长安城挺远的,住着习惯么?”
“这儿没有闹市的喧嚣,平时教学童们读书也不显得无聊。我倒是要谢谢你给了我这么一个去处,这段日子是我懂事以来最喜欢最宁静的生活了。”她把书抱在胸口,领着郭善往后院走。
小悠笑着道:“苏苏姐,您还不知道呢吧,我家公子现在已经当了官老爷了。”
王苏苏笑了笑,不以为意。走到院门口时才略微收住身子,皱着眉头望向郭善:“真的?”
郭善苦笑道:“只是一个八品官,而且也只是试官。”
知道郭善没理由来跟她寻开心,更知道小悠是不敢胡言乱语的,王苏苏反而觉得不可思议了。领郭善进了院子,进屋子替郭善沏茶:“常科及第的榜早过了,你难道是制科中举?但我没听说今上最近有临时制诏,也没听说你有参加过制科选举。”
郭善入了屋子,打量一番便发现屋子并不太大,但屋内陈设却十分雅致。自己寻了垫子坐下,等王苏苏把茶端上来在他对面坐下时才苦笑着道:“我倒真不是按照正常的科考当的官,不瞒你说,这官位就连我自个儿也觉得来的糊涂。”
他拿了壶不沏茶,自个儿倒了白开水呷了一口道:“昨儿我被李泰骗去了未央宫,偏不巧撞上了皇后娘娘。那时皇上正伺候太上皇饮宴,同来的还有朝里的大臣。也不知怎么的,皇上就要我作诗,说有赏赐。我自个儿推脱不了,只能作了一首讽刺文武百官的诗,到后来就稀里糊涂的做了太常寺的协律郎。”
“协律郎...这倒是个殷实的职务。”王苏苏笑着转身给郭善拿枣儿吃。
郭善看着她背影,发牢骚道:“说到底,也就是太常寺里给太常寺卿太常寺少卿干活。其实,也不是什么要紧的职位。”
“这话就不对了,到底是正八品的官职哪能是寻常小吏能比的?再说了,身为朝臣不也都是给皇上干活的么?”王苏苏问道:“怎么,你对这职位不满意?”
她端出一笸箩的枣放在案桌上,郭善捏了一个枣扔进嘴里吃了,道:“倒不敢不满意,只是怕自己这个官做的不好。”
王苏苏笑着道:“你能这么想是最好...往年士子入仕,无论是常科及第的还是制科及第的,哪个又百分之百能当上官了?被朝廷选中了,哪个不是先从的九品做起的?你一来就到了八品,虽说是试官,但既然是皇上钦点的那只要往后没大错,那这官位铁定就坐稳了。再者而言,你年纪还这么小,一下子能做到八品已经是古来少有。朝里不知道有多少古稀之年的老臣还是从九品,九品和从八品的呢。他们想要坐到你这位置,也不知熬了多久,现在你一屁股坐了上去,不知道破了多少人的希望,所以你可不能不知足。”
郭善被她说的脸红了,讪笑咧嘴:“我也没说不知足,只是觉得心里慌的很,来你这儿碎碎嘴皮子罢了。”
“呵,谁来这儿碎嘴皮子来了?”郭善话说完,外面响起一个亮而媚的女声。郭善不用猜,就知道来的是宁姐儿。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