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马踏天下 > 第三百七十一章:喜讯

第三百七十一章:喜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百七十一章:喜讯

喜事连连的六月刚刚过去,七月一开始,定州就又迎来了意外之喜,连李清也没有以派出去的水师先遣队这么快就在黑水洋上寻到了第一个适应建立基地的地点,随着宋发明的回归,更多的舰只满载物资开始自复州水师出发,而邓鹏所在的主力舰队也开始整装,只要连山岛基地稍具规模,他们便可以拔锚起航了。

李清亲自接见了来自连山岛的海盗家属,好言抚慰之余,更是立即吩咐路一鸣为这些新到的移民分配土地,房屋等一系列安居事宜,这些人安定下来之后,他们的报平安信将随着宋发明回到连山岛,最大可能地让新附海盗安心为定州效力。至于海盗首领元刚,也准舰队指挥官郑之元之建议,封为振武校尉,就在先遣舰队中效力,而他的夫人及儿子元亮,更是按照复州水师中高级将领眷属的待遇,安置到了复州海陵水师基地。

时至七月中旬,大楚腹地已开始有了夏季的预兆,但定州却还是凉爽如春,一早一晚甚至还有一些凉意,镇西候府议事大堂内,李清正召开一月一次的大型议事会,连复州许云峰与并州揭伟以及上林里东都护府的骆道明都奉召而回,李清这一次大张旗鼓地召集众多文治官员回到定州议事,主要是为了在自己治下开展秋试的工作。

大楚定制,三年一次开科取士,今年本是再一次开科取士的时间,但大楚各地烽烟四起,南方宁王大举兴兵进攻萧氏控制之下的洛阳朝廷,兵祸延绵之下,延续数百年的朝廷抡才大事也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十年寒窗苦读的士子失望之极,但面对如今朝廷之形式,也只能哀叹生不逢时了。

就是在这等形式下,焉然为世外桃源的李清治下,决心开科取士,在李清看来,这就是一次人才收割的机会,自己治下,一直以来,最为欠缺的就是文治之士,趁着这个机会,将这些读书人收入囊中,这将极大地增强自己治下的软实力。

马上可以夺天下,但绝对不能马上治天下,对于这一点,李清是很清楚的,相比于治理天下,夺取天下反而显得更容易一些。

当然,现在的科举之制依然存在着极大的漏洞,不少人满腹诗书,文章是做得极好的,但论起治国平天下,很有可能就是草包了,而一些诗词歌赋不那么精擅的人,反而对于经国治天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鉴于此,李清决定自己属下开科取士,词赋只占极小的比例,而策论将占据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份额,所谓的策论,就是针对眼下时局,做出自己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一点,对于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将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也极易让李清找出自己需要的人才。

对于李清的这一点改变,路一鸣和尚海波两人是举双手赞成的,想当年两人也都是屡试不第,倒霉就在诗词歌赋实在平常,难入考官法眼,以至于两个胸怀治世之才的人一直蜗居于寿宁候府,久受排举。而一旦找到了赏识他们,并给他们机会的人,两人都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现在的大楚,提起定州路一鸣,尚海波,那个不知,谁人不晓?

骆道明和许云峰二人都是科举出身,诗词等自然在行,不过二人都是实干家,也认为诗词歌赋乃是小道,而经国治世方为大才,李清的这一提议自是毫无障碍地通过,但李清的第二条意见则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李清要在科举之中加入格物科。

这让骆道明与许云峰很难接受,便是路一鸣与尚海波二人也觉得可有可无,李清加入这一科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将懂得一定专业知识,但却很可能大字也不识一个的这一批人加入到官员的行列之中。即便是在李清治下,官员仍然是一个特权团体,是一个受人仰视和尊敬的团体,而这一个团体又基本是由读书人构成,当然,武将除外。李清预想到会受到手下的抵制,但想不到连尚海波和路一鸣也不大赞成。

自己总不能对他们说,科学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当然,自己说了他们也不会懂,怎样说服他们这是一个问题,在这件事上,李清也不可能蛮干,将自己置于所有读书人的对立面上。

“各位,关于开设格物科,我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任如清和许小刀两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两人现在都是我定州治下五品官员,而他们所作的贡献你们也是有目共睹,任如清在兵器的革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发明的一品弓,百发弩,改进的八牛弩,为我们在与蛮族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正是用了这些犀利的武器,我们在战场上才无往而不胜,而许小刀,更是埋头精铁的练制,将各种盔甲,武器的性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他们虽然不识字,但对我们定州的贡献,我想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这两人是我们偶然发现,偶然提拔的,但焉不知在我定州,像他们这样的人才还会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知的,不仅是在武器的研发之上,农业,水利等等,无一不是关乎我定州命脉的大事,只要他们有这方面的才能,我们又何吝一官相赠呢?”李清耐心地劝说几位重要的手下。

“大人,此言差矣,官员关乎我定州体面,说起许小刀与任如清两人,我倒想说两句。”许云峰大声道。

李清心中暗自叫苦,这家伙是个有名的犟牛,认准了的事绝不回头,如果他一心反对,自己倒真是有些不好办。“不读书则不识礼,不识礼则不知耻,不知耻谈何忠义节烈?这两个家伙整日衣裳不整,形容邋遢,唯唯诺诺,都已成了我定州笑柄,这两人算是有本事的,都已如此,如果大举将此类人纳入官员体制,时日一久,官员还有何威严可言,还如何御下治事?”

“此话也不尽然。”李清反驳道,“许大人,想你当初在复州之时,还不是挽起裤腿,下到田中劳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