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井洼子街街口的时候,苏雨回头望了一眼,轻轻拉了拉苏雪道:“他回去了。”
苏雪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就目不斜视的拐进了街口一家杂货铺子里。里面坐着个半大小子,年纪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见铺子里进了人,忙冲着隔了帘子的一间屋里喊道:“娘,有人来了。”
“你这孩子,有人来了你不能招呼一下,你娘正忙着剁肉馅给你包饺子呢!”说着,有人掀开了门帘,走出来一个瘦高个儿的汉子,手里还拿着擦手的抹布。看见了苏雪,就笑着迎了上来,“姑娘买点什么?”又对那小子说道:“去,帮你娘和面去!”
小子不情不愿地从火筒里站起身,摸了摸脑袋,进去了。嘴里还咕咕哝哝的:“大冷天买什么东西呀,累我也跟着受罪。”
苏雪见他是这么个人儿,又想到苏雨的勤快和细心体贴,心里不觉更有了一种母爱泛了起来,最后那一点点对于命运弄人的怨愤也消散无踪了。
“有没有汤婆子卖?”苏雨见她怔在那里,就从她身后探出头来对掌柜的说道。
“有的有的!要多大的?这样的五十个大子儿。”那人忙从身后的货架子上拿下来一个扁扁圆圆的铜制品,上面是带了螺旋的盖子,递给了苏雪瞧。
“这样的就行。”她应了一声,又指了一卷针线和一些油盐酱醋买了,然后从贴身的布袋里掏出来一块五钱的碎银子递了过去。俩人每天吃呼红薯和咸菜就粥,她嘴里是一点儿味儿都没有了。
收好了找回来的三钱银钱和几十文钱,俩人出了杂货铺又往布店去了。
这刘桥镇就这一家布店,专门卖价格比较低廉的棉绫和绸缎庄、成衣店裁下来的边角料。虽然刘桥镇是个大镇,有钱人也多,但还是有不少的平头百姓们一年到头也置办不了一件绸衣,能扯的起布做一两件衣裳已经是不错了,所以这布店里的生意很是红火。
刚进铺子,就见里面挤满了小姑娘大姑娘,原来是这徐二布店里刚从绸缎庄拉回了一批边角料,边角料虽然做不成衣裳,可是做个手帕荷包用也是特别有份儿的。
苏雪没往那边凑,直接来到了布料的货架前,她和苏雨一人要做一身棉衣和夹袄,还要做条棉裤,另外她还想做一床褥子和两个坐垫。针线什么的难不倒她,前世她就都是自己缝缝补补的过来的。棉花也不难买,前头儿就有店里有得卖。
她拿了一匹布和一个尺头,就结账去了。颜色都是最平常不过的青色,上面连个花儿朵儿都没有,整匹都是素净的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