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文用不着看英文翻译,他能直接读原文,同共社这篇报道,先是极度渲染了一下林海文在华国国内国际的影响力,然后转向说了官司的事情,特别强调了舒博海等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很牛叉很权威的感觉,然后援引了一位林海文看不出来的华国专家,说按照常识,林海文确实是做不到的,所以败诉的可能性非常大。
最后总结,几乎就是当林海文已经身败名裂了,还扩展到华国的国际形象,国家荣誉感受到重创,断言华国想要改善别国对我们的印象,需要怎么怎么样,基本上那就是对扶桑国予取予求,才可以的了。
林海文有点牙疼。
这篇文章当然是差不多大半个月之前的了,现在同共社已经不会这么说了,它们就根本没有做进一步的报导。如果是别的人,可能也就是这么着了,哪怕说做一些反抗,也只是聊作安慰。
可林海文是越看越冒火,他从舒博海那边的气还没有散尽呢,这边就找上来了。而且此前鸣清制陶,包括扶桑的交易商,都是反对他的头阵——可谓新仇旧恨一起来。
他先回复了此前提醒他的那位华国人,表示感谢。
对方看到的时候,有些遗憾,虽然是在扶桑的华国人,他对林海文还是很熟悉,设想着林海文在Facebook上来一顿骂战,绝壁也能让同共社灰头土脸。
但看着,林海文好像是不打算干嘛呢。
都说前几年敦煌扶桑分公司很赚钱,难道是真的?
这当然不是真的,出品了《朝九晚五》和《半泽直树》的扶桑分公司,确实经营的不错,但扶桑国的电视剧市场,已经很成熟,不是什么暴利的市场——当初林海文进军扶桑,也不过是为了对抗当时的国内对手。后来其实慢慢就停止了原创运营,留了寥寥几个人,主要是接洽一些舞台表演节目和电视剧出售的事情。
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利益牵扯。
在这位华国人陷入失望情绪的时候,林海文的头一炮,在Facebook打响。
“@同共社,我大华国的国际声誉倒没有受到影响,恐怕你们扶桑的国家形象要掉进粪坑啦。哎,听说你们社的记者从来不用出差的是不是?新闻都是靠脑内风暴创作的,真是节能环保啊。你说说你们,怎么就不换一批人编故事呢?前一批人编错了嘛就换一换,别可惜钱啊,你们省了那么多出差补贴,拿来换人也花不了多少!各位朋友,提醒一下,这可是扶桑国的国家媒体,啧啧,可见这个国家的新闻工作者,基本上都跟我是同行啊——全是搞艺术创作的。”
配图就是同共社的那篇新闻。
国际媒体界,为之侧目,华国国内和扶桑更是闻风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