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巴的奏报终究是没有送到康熙的手里,这让康熙对西藏起了心结,心中不住的估算着攻打西藏的可能性,奈何刚从蒙古收兵,如今国库紧缺,起码两三年之内想要对西藏出兵是不可能的了,而这两三年刚好给了魔门的人在西藏蛊惑煽动的机会。
康熙回来后,并没有急着处置太子,更没有单独召见太子,更没有理会太子的求见,只是将他晾在了一边,这对胤礽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让他本就不安的心越发忐忑了起来。
孝惠太后她老人家一直呆在慈宁宫,完全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等到康熙回来之后,才知道康熙居然在打仗的途中病了,连忙命人召来太医院所有太医,挨个给皇上诊脉,要确认皇上是否真的好了才行。
孝惠太后是个实在人,木讷严肃,就因为这样不讨顺治帝的喜欢,可是就因为这样康熙却难得的对她有几分真心孝顺,所以当太后提出这种哭笑不得要求的时候,康熙只是笑着应了下来。
等到确定康熙真的全好了之后,太后才拉着康熙不住的念叨,“看人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哀家觉得很是这个道理。皇上可要好好补补,平日里也要多注意休息,不要总是一批奏折就批到很晚,人啊,经不住熬啊!”
太后说的颇为语重心长,康熙极为有耐心的听着,时不时的点点头,“皇额娘说的是,朕知道了。”
太后说着说着,就说起了胤禛家的孩子,不住的赞叹着,“皇上不知道,老四家的大阿哥长得可好了,满月你都没赶上,那孩子白胖白胖的,从眼睑就能看出来,是咱们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只可惜……”太后低低的叹了口气,“乌喇那拉氏是个没福气的,孩子刚出生就没了,是个男胎啊!可惜了啊!”
康熙心中也叹了句可惜,紧接着就又想起那个胤禛的侧福晋--浑达奇氏,他们浑达奇家这几次出征都是立了不少战功,那丫头本身也是个讨喜的,长得好,如今又生了儿子,可见是个有福气的。
“听皇额娘这么说,朕倒是想看看这个孩子了。朕也只是在他满月的时候遣人宣了旨意,赐了个名字,到如今朕这个当人玛法的竟然还没看过自己的孙子。”康熙不禁又想到胤礽,心中越发的觉得没意思起来,他向往平凡人的人伦,又想要建功立业,创下不朽基业,他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普通的前者那么不好实现,而明明看起来困难重重的后者却慢慢实现了呢!
太后转了转手里的檀香木佛珠,语重心长的说道:“就是这个理儿,哪有当玛法的不认识自己孙子的道理。咱们爱新觉罗家的江山靠的是什么?靠的不就是咱们的子孙,没有他们,江山靠谁来守护?皇上比哀家这个老婆子明白。”
太后的一番话让康熙醍醐灌顶,他如今刚过不惑之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有那么多的儿子孙子,总有一个能在他之后,承接下这万里江山。康熙在这一刻,开始有些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立太子,立的太早了!
康熙心中一松,就想着乐呵乐呵,命人吩咐下去,传四阿哥带着他府上的浑达奇侧福晋和大阿哥弘晖进宫,他这当玛法的相见孙子了。
可是还没等胤禛带着婠婠和弘晖进宫,就出了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康熙朝著名的“奴杀宰相妻案件”。
婠婠和弘晖进宫后被留在了太后的慈宁宫,而胤禛早就被召去了御书房,进去之后众位阿哥都在,尤其是大阿哥胤褆,正跪在地上,不住的哭诉。
大阿哥哭诉不为别的,只为了明珠,毕竟明珠可是他的表叔公,他额娘惠妃乃是明珠的堂侄女。虽说如今明珠早就被罢免,成为名符其实的“闲臣”一个,但是明珠毕竟在朝堂多年,他手中的人脉和其背后的家族是胤褆以后想要争夺皇位的一大支持。
康熙看着跪在地上不住喊着要给明珠报仇的胤褆,心中颇为无力,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两个儿子都跟外家这么亲近?难道他们不知道他们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再说,明珠家的事儿,他定然会秉公办理的,不说明珠为了朝廷,为了他这个皇帝鞠躬尽瘁多年,就算是为了容若,他也会多照顾下明珠的。
康熙命胤褆止住了哭声,让九门提督将此事细细的说清楚,到底缘起为何。
九门提督打了个千,才躬身御前,开始讲述此事的原委。原是明珠和妻子和舍里氏,夫妇二人起自寒微,关系和睦,可是其妻为人妒忌、残忍,此乃京城众人所知。和舍里氏从不许明珠与侍婢接近、交谈,若是被发现了那些侍婢的下场自然是凶多吉少。因着前些日子,明珠偶然说起一个婢女眼睛长得特别好看,哪知道第二天,和舍里氏就让一个侍者捧一盒到明珠面前,侍者告诉明珠,盒中盛的就是婢女的双眼。那个婢女父亲痛愤女儿无辜惨被挖目,便乘着和舍里氏一人独在房中,突然闯入,用刀刺进她的腹部,和舍里氏当场身亡。
康熙听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是该生气奴才作乱犯上,行凶刺杀主家,还是该生气明珠妻和舍里氏是个狠毒,残忍,善妒的女人,丈夫只不过说了一句话,她就把人家的眼睛给挖了下来,哪怕侍婢是家奴,也证明和舍里氏不是个良善之辈,明珠府上被她害死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康熙虽然生气,但还是问了九门提督审问结果,九门提督说是判了那婢女父亲死刑。康熙点点头,吩咐他退下了,命众阿哥针对此事写上一份奏折上来,说说对此事的看法,后又吩咐苏培盛在内务府挑点儿东西,送到明珠府上慰问一下明珠。
等到康熙看到准备退下的胤禛时,才想起来,他的孙子还在慈宁宫等着他见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