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蒙古的日程刚刚安排下来,坤宁宫就传出了一个大喜讯。
各宫嫔妃在慈宁宫给太后请安时,被皇后有孕的消息震得东倒西歪。蒙古女人果真好生养的,这才大婚多久啊,就有了消息?
太后拨云见日,一下子年轻十岁,拉着皇后的手细细叮嘱衣食用度。贵太妃在一旁也插空说几句,但眉眼间的抑郁显而易见。
胤禩在承乾宫收到消息的时候正赶上皇帝踏入殿门,二人相顾一眼,不约而同开口把宫人都撵出去。
胤禩从最安全的话题开头:“四哥雄风不减当年,臣弟先道一声贺。无论如何,皇室子嗣繁茂总不是坏事。”
胤禛一肚子话顿时都化作一句吐槽:“你就乐吧,无需在朕面前掩饰。你想什么朕还能不知道?”
胤禩笑眯眯啊笑眯眯:“三阿哥有伴儿了,四哥不高兴?”
胤禛想想当年被逼做和尚做富贵闲人掩藏锋芒的日子,义正言辞蹦出三个字:“朕高兴。”不过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呢,这好戏看得也太早了。
胤禛觉得不能让老八误会,他没干的事儿绝不能莫名其妙认啊,于是他轻咳一声,慢慢道:“朕也就大婚那一次,你说这孝惠皇后怎么就真有了?朕没听说世祖宫里蒙古妃嫔育下皇嗣过啊?也不知这一胎生不生得下来?”他至今没有吐露合卺酒的门道,不愿老八看笑话。
胤禩以下胤禛面子为乐,当即道:“说不定是蒙古人的药得力,你看卓礼克图亲王庶子庶女一大堆,都记不全名字。”
胤禛憋得脸红一阵白一阵,最后若无其事道:“那也要他们有机会再药倒朕才行,若真那样可就是八弟治理后宫无能了。”
胤禩嗤之以鼻:“太后授意的,臣弟能怎么办?大不了四哥忍忍,是男人总会过去的。”
胤禛:……当年你怎么不劝自己忍忍?
胤禛还在憋气,胤禩又道:“四哥不如往好处想,皇后有孕,太后大约不会急着弄死臣弟。只要皇后生下阿哥,他活一日太后就不会再为难四哥。”
胤禛很想摇醒老八:你那套说辞都是基于“皇贵妃无嗣”这个基础上才成立的,若有一日你自己能生了,你看太后急不急!
当然最后胤禛识相地没说透,老八重头至尾都在盼着皇后生阿哥好折腾皇阿玛,连安慰他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一听就是随口说说。
老八至今都是一副没把自己当贵妃的模样,做哥哥的真愁人。
就像胤禩说的,这件事情最大的好处是太后虎视眈眈的目光从承乾宫转移到了坤宁宫,皇帝睡在哪儿一时半刻没人管了。
第二个好处是太后也意识到静妃再留在宫里不妥,留在宫中日日相对难保不触景生恨生出事端。虽然论血脉情分孟古青与自己更亲,但终究及不上皇后腹中的龙裔。
恰逢皇帝隐晦提及对静妃搬弄是非的不满,太后亦不忍心侄女不到二十岁的年华从此老却宫中,当年她自己尝过的酸苦总不能逼着亲人再尝一次,默许了皇帝趁着会盟将静妃送回蒙古科尔沁老家的提议。
由皇帝亲自送回去,总比孤零零一个人上路来得好。
人间四月天,北方草原上的春天来得比江南晚些。
自三月之后皇贵妃因为寒疾复闭宫休养,皇帝为了皇贵妃的病将蒙古的行程一推再推,最终无法再等,只能留下皇贵妃在京城养病,未带任何嫔妃独自上路。太后原本一道回草原省亲的打算因为皇后有孕而取消。
启程之前,皇帝借口宫中三阿哥与皇贵妃轮流患病流年不利,劝说太后带着皇后一道去了清河行宫休养。
论理说董鄂氏分位低于皇后太后一大截,病了要挪也是挪承乾宫的人避疾,奈何三阿哥开春之后也不大好,端妃也传过两次太医,太后亦认为这是不吉利,为皇嗣计还是稳妥些的好,于是应允了。只是一定要皇帝带着襄亲王一道去蒙古,借以缓和兄弟关系。
胤禛很想把襄亲王直接圈到死一了百了,不过他也知道除非能同时把贵太妃一道灭口了,否则还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留襄亲王在京里的确不安稳,为着董鄂氏的事情他一定会再找机会入宫对质,若闹出亲王直闯内宫惊吓嫔妃的丑事,满宫后妃还都得以死谢罪才行。这样麻烦的人物还是揣在身边妥当——圣祖当年亦是如此对待一废过后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