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重生农家乐 > 出谋划策(2)

出谋划策(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氏就让陈桂花跟着一起去,到时候把小正正背回来就行,小陈氏只好放下手里的活一起去。

几个人出了村口刚一下斜坡就能看到高高的柳家磨坊招幌,鲜红的绸底、漆黑的大字,看上去非常抢眼,竖得高,远远地就能望见。秦扬激动着嗷嗷地就往前飞奔,小正正挥舞着一根柳枝赶着他,“驾、驾”地追上去。

如今大清河岸边已经有一个小码头,东来西去的船只在这里停靠,拉着粮食过来磨面。现在正是忙时候,河面小船如织,都是些当地的划子、撇子等,正吆喝着排队靠岸,小渡头上人们正来来往往地搬运粮食。

秀瑶也颇为好奇,“嫂子,现在咱们这么忙呢?”

陈桂花笑道:“是呢,你姥爷他们经常忙到半夜呢。连县里邻县的都来人推磨呢,说咱家出来的面更细更白呢。”

秀瑶也欢喜,“我还以为到处都有磨坊,大家不会来推磨呢,生怕姥爷亏了本。”

“怎么会呢,县里来推磨的都说,在咱们这里老柳家水磨坊还是第一家呢。其他磨坊都是靠牲口的,就咱们是水磨坊。”

“这也幸亏三姥爷厉害,那么短的时间就打出了那么多家什儿,要是别人都不知道怎么打呢。”

陈桂花应着,“我听你哥说,你三姥爷学艺的师父是个南方客呢,家里遭了难跑咱们这里来,否则他也学不到这些手艺呢。”说着话,几人就到了磨坊跟前。

秀瑶见姥爷果然是采纳了她的建议,磨坊没有总的外墙,而是用绿篱隔断的。最外围是一圈密密的木槿花,木槿花一般都有成人高,密密地种植了,中间也不能爬过人去。而且木槿是栽在高地边缘的,外面就是下坡,下了低处往南走就是河堤。木槿的外面坡上,最下面栽了一些梧桐,往上坡面不到顶的地方栽了一些棉槐和枸杞。梧桐萧疏,灌木丛生,上面木槿密密静植,显得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倒是很有风味。

现在木槿植株尚小,不过长得快,一个春天差不多就能长起来,到盛夏时分,必定花团锦簇,非常好看的。透过木槿丛就能看到磨坊里面,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人流如织,水流哗哗,水车吱呀,石磨轰轰,还有水击面罗踏踏的声音,交织成了一首不甚悦耳却非常和谐温馨的磨坊韵律。

秀瑶过去的时候,看到姥爷正在跟人寒暄,那边大舅和柳起几个正在过称,大哥和二哥也在帮着装粮食,都忙得不亦乐乎。

“姥爷!”秀瑶和秦扬朝老柳头跑过去,老柳头乐得赶紧招呼他们,“小鬼头,怎么才来,人家学堂早就开学了。”

秦扬嘻嘻笑着,上前吧嗒亲了老柳头一口,“姥爷,我一年都在这里,就回家过个年你就想我。”

老柳头乐嗨嗨地道:“是呀,姥爷想你们了。去,屋里有好吃的,自己去找。”家里有小孩子,那些老顾客们来的时候会顺手捎点吃食零嘴之类的,虽然不过是些瓜子花生桃酥什么的,却是人家的心意。

这边除了围着水池的一圈磨坊,后头就是两排小屋,前面三间后面三间。因为时间不够,再加上钱也不宽裕,所以只简单地盖了几间类似看场屋子那样的小房子。反正只是晚上睡睡觉,白天都在磨坊里忙活,只等有钱了再盖大房子。

小正正领着他们跑去老柳头的小屋,进去就是炕,正中下面掏了个小灶坑,用来烧炕用的。炕上一只小炕桌,一床铺盖,别无他物了。小炕桌上除了一只小茶壶,就是一个用糨子糊碎布片做成的小笸箩,里面放了些小零嘴儿。有炒花生、红枣、瓜子之类的,秦扬就上去抓了塞进口袋里,又给秀瑶塞。

秀瑶赶紧捂住口袋,“喂,我口疮还没好呢。”炒货吃多了上火,过年的时候除了吃就是吃,她舌尖都长疮了,难受着呢。秦扬看她不要就和小正正两个把口袋塞得鼓鼓的,拿了零嘴儿秀瑶就领他们去磨坊看推磨的,看着那水车吱呀吱呀地转,小正正就想上去骑大马。

秦扬踢了他一脚,讥笑道:“你爬上去,一转悠不给你扔水里去呀,真笨。”

小正正嘟着嘴,不服气地扭着胖嘟嘟的身体,瞪了秦扬一眼,“那我也没有被驴尥蹶子扔下来呢。”

正月初三来的时候,秦扬几个小孩子出去玩,看到三姥爷家的驴拴在外面,就和小伙伴们起哄骑驴。结果别人动嘴他动手,上去就被那驴给尥蹶子扔了下来,好在旁边都是晒干的马粪驴粪,加上孩儿小骨头软也没被伤着。不过这事儿是秦扬的糗事,小正正每次被秦扬嘲笑的时候都要拿来当做利器反驳他。

秦扬现在脸皮厚得很,哼了一声,“那你还不敢骑呢。”

老柳头送走了几个需要他亲自招待的老主顾,便都交给大舅二舅妈他们负责,他则过来专门招待秀瑶这个小娇客。他一直说秀瑶就是老柳家的小娇客,是他的福星,他们爷俩感情最好的。

“姥爷,咱们生意真好呀。”秀瑶由衷的欢喜,这样下去,不只是四外村的人,这条大清河流经之处,人家都会来的。他们要吸引的不仅仅是农户之家,她觉得真正的大主顾反而是城里的点心铺子。城里不想乡下这样,什么都自给自足,他们好多人都是靠一门手艺吃饭,然后赚了钱再买米和面。

城里的磨坊价格比姥爷的磨坊高很多,所以才会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来推磨。

老柳头扯掉了头上包的防止掉头发头巾,拍打了两下身上的面粉,“都是你的功劳,当初姥爷使了你们的银子,这磨坊就有你们的一部分。”

秀瑶却不邀功,“姥爷,磨坊是你自己的,我们合伙养猪就行。”

老柳头摇摇头,拿出烟袋锅子来,秀瑶接过去利索地给他装烟,秦扬划了火镰引着火王给他点上,小正正在一旁出神地望着地上一个小洞出神,犹豫着要不要用手指去捅捅,又怕有妖怪钻出来怎么办。

老柳头喜滋滋地抽着烟,老脸笑得满脸褶子,“猪咱们要养,磨坊也要有你们的份。”

秀瑶摇头,“姥爷,要是你算得这么清楚,那你们地里秧地瓜,我们拿回去卖了福豆,那可是白得的。我们也没给你算钱呢,再说了,咱们养猪,地瓜是你们地里出的,也是在磨坊里磨粉,那我们要怎么算。”

老柳头吧嗒了两口旱烟袋,嗨嗨地笑着,“你这个小丫头,人家都是鬼精地往家捞钱,你却往外推。”

“姥爷,我没有往外推呀,姥爷和我是一家。”她早就想好了,磨坊的事情她只管给姥爷瞎出出主意,可不跟着掺和,毕竟磨坊主要是大舅和二舅妈管的,她终究是个亲戚。再说了,她觉得和姥爷养猪也挺好,到时候再分钱也是应该的。

老柳头慈祥地看着她,目光充满了疼爱和尊重,可以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不把秀瑶当小孩子了。这样的小孩子少见,没想到自己家也能有一个,可得当宝贝似的疼着才行。

秀瑶继续道:“姥爷,你别忘了,小羊儿还在这里读书呢。吃住可都是你管着呢。而且我们也没给任先生束脩呢,就算任先生嫌小羊儿小不要,那也是你的面子吧。”

老柳头只得举手投降,“好了丫头,姥爷说不过你,姥爷本来就拙嘴笨腮的,见了你这个巧丫头嘴巴就更不好使了。”

秦扬得意地道:“姥爷,那是,你和俺姐姐争,你那不是自寻烦恼吗?俺嬷嬷和俺三娘娘他们都不是俺姐姐的对手呢,再过两年,俺姐姐可就纵横俺家无敌手了。”

秀瑶看他说得离谱,拍了他一下,“你这个小羊儿,瞎说什么呢,夸人都不会,就该说姐姐现在也是无敌手。”

秦扬嘿嘿一笑:“那不成,我不能撒谎,现在你就不是三姐的对手。三姐可是没理也要占理的,谁跟她拌嘴谁就是自讨苦吃。”秀容越发大了,那嘴更好使,比刀子还快,要是有事儿了,就算她没理她也要站在有理的一方,理直气壮地来跟别人争辩,到最后,反而让有理的那人觉得自己没理。

秀瑶同意,觉得这是三姐的本事。

秀瑶让秦扬领着小正正玩去,只是不许靠近河边,她跟着老柳头在磨坊里逛了一圈。看了看,秀瑶道:“姥爷,咱们磨坊现在就单单推磨吗?”

老柳头觉得外孙女是话里有话,“磨坊除了推磨,咱们还干啥?”

“姥爷,有没有人不想推磨,就想直接买面呢?尤其是城里人,要是直接买粮店的,有时候太贵了可能不想买就想直接买乡下种田人手里的粮食或者面呢?”

老柳头眼睛顿时一亮,“哎,还真是个招呢。不过咱们没那么多钱籴粮食呀。”

秀瑶掰着手指头煞有介事地比划了比划,“姥爷,我有个法子,你要不要试试。”

老柳头像小孩子一样催促她:“哎呀丫头你就快说,别卖关子。”

秀瑶哈哈笑道:“姥爷,很简单呀,你可以做中间人呀。有人想买米粮面的,你知道了,然后这边恰好有想卖的,让他放在这里,你帮他卖掉,然后咱们从中间抽去一定的佣钱,当然,粮食也行。”这里人来人往,客流量大了很多,要做中间的生意,非常划算的。

老柳头一拍巴掌,“是个好办法,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秀瑶吃了一粒葡萄干,“姥爷,你不是没想到,你是不喜欢张罗。”以前客流量小,而且柳家磨坊也没优势,现在人来人往的,当然好办事了。

老柳头立刻去找大舅,让他把活儿交给柳起,又让秀瑶把二舅妈找来,这俩人现在是磨坊的主要负责人,二舅向来是没什么主心骨的,一切都听媳妇的。

老柳头把他的意思说了一下,大舅颇有顾虑,“爹,这样会不会不大好,人家说咱们是拉皮条的了。”

老柳头笑骂:“胡说八道。老二家的,你觉得呢?”

姚氏擦着脸上的面粉,“爹,俺觉得中,是个好法子。城里那些点心铺子,还有酒楼,都要买别人家的米面,城里卖得贵,他们就喜欢来乡下买。咱们就可以直接做他们的生意,保管能成。”

“这就是瑶瑶丫头想出来的法子,你也有这个想法,更好,咱就这么办。我说你们可要记着丫头的好。”每次他都要跟家里人说是秀瑶帮忙想的法子,让他们记着,有了好处也不能忘了她。这样也算是间接地给大家一个交代,他对瑶瑶家那么好,愿意出钱出力,那也不是白给的,人家也有回报,让家里人谁都不许有意见。

大舅和姚氏都答应着,姚氏佯装吃醋,“爹,俺们都知道瑶瑶是你的心头宝,谁敢对她不好啊。就算不是瑶瑶想的,俺们也会对瑶瑶好的,他二姑家有什么需要的,爹也只管吩咐,俺们不会皱眉的。”这些年也没少帮衬孩子二姑家,反正家里不缺衣少食的,拿去支援亲戚那是做好事。

老柳头笑道:“我就知道你们明事理,成,你们去张罗吧。”

大舅就走了,姚氏却还有件事要说,“爹,我还跟大哥商量呢,咱们家是不是也买艘划子,这样的话来推磨又没时间取的人家,我们可以帮着送过去。当然,我们只管河边的,送到河边就行,可以不用再赶牲口去送,这样咱么也能多赚点。”

老柳头有些犹豫,“这样也好,就是咱们有那么多人手吗?磨坊里要忙活,还得找有人专门去送面,只怕人不够吧。”

姚氏早就想好了,“爹,够的,磨坊里现在我和大哥就能管过来,让大起或者二升去都行。”

“姥爷,如果人手够的话,我觉得也好呢,而且咱们还能扩大生意。除了送面,还能让那些没有时间送粮食来推磨的人把麦子也送到咱们船上,咱们带回来给他们推了,到时候再送回去。这样一来回,他们怎么也要给跑腿钱吧。”瑶瑶听见了要来帮二舅妈说话。

姚氏在秀瑶头上摸了一下,“爹,俺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不出来,瑶瑶替俺说了。”

老柳头盘算了一下,“那得让他三爷爷给打只划子。”

姚氏忙道:“爹,新做船的话不划算,还慢,划子也小。我看咱们干脆买两艘旧船。就算旧点,只要好用就成。”

老柳头想想也是,就跟姚氏商量:“老二家的,你娘家荷塘子打渔的人家多,你回娘家问问看,能不能买两艘船。”姚氏娘家荷花塘,大家都叫荷塘子,那里位于大清河和小清河的交叉口形成的一片泊子边上。那泊子叫仙草泊,里面遍植荷花,四周的村子半耕半渔,过半数人家都有船。姚氏娘家虽然不打渔为业,但是自己家也时常驾船捕鱼,自己吃或者送人,都是极好的。

姚氏自然同意,“行,你我就快去快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