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但燧发枪优势明显,那就是不像火绳枪那样受天气、气候影响,即便让人在旁边扇扇子模仿大风天,让人在旁边洒水,模仿雨雪天,点火成功率减少到三四成而已。
这可不像火绳枪,通过明火点燃,点火率基本上达到100%,从点火结果来看火绳枪远远强于燧发枪。
但另一方面燧发枪也有很多优势,如发射更加简单,射击更加方便,而且根本不担心下雨天、大风天吹熄火绳。
除此之外,更带来战术变化,过去使用火绳枪,由于使用明火担心点燃火药,枪手之间有一定间隙,但若使用燧发枪,枪手完全可以靠拢在一起,而不像火绳枪那样担心失火。
看到这样一个结果,众人意见两极,有人推崇燧发枪,有人推崇火绳枪,作为穿越族的杨轩当然持开明态度,除了鼓励大家使用燧发枪之外,更是坦然燧发枪主要难题就是解决点火率问题,就是解决扣动扳机力道太大问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前,燧发枪可与火绳枪并行使用,当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之后,燧发枪就可完全替代火绳枪了。
望着眼前这把刚刚改装的燧发枪,众人感慨万千,杨轩重新拿起来看了看后,看来一项技术革新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让军械局总办苟富贵继续试验,用好的弹簧代替其他一般弹簧,秘密改装一百把,装备到护卫营,进行试用。
与此同时,杨轩派出使者,前往大西军中,希望双方能够罢兵,携手抗击满清鞑虏。
看到忠义军想媾和,张定国大怒,白天一战,若非天将下雨,若要白文选部大军到达,其部必然伤亡大半,丧失战斗力。
过去一直说忠义军火器犀利,白天一战才发觉所言不虚,战场上铁砂铅弹纷飞,浓烟滚滚,不但能够在近距离击穿铁甲,遑论普通将士所穿的布衫、棉被。
望着满地的死尸,绝大多数都是大西军将士的,很多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属,想不到就这样死掉、受伤了,张定国感到心在滴血。
现在援军赶到,阴雨连连,占据转向大西军,这个时候谈联手抗清,这不是缓兵之计是什么?
将张琅乱棍打走,张定国下令各部趁着阴雨天发动攻击。
为了防备忠义军的火器,进攻的时候前面用遁车或者湿棉被,后面则躲着一个个枕戈待旦的大西将士。
这个时代火器威力不太强,弹丸虽然可以射穿两层棉被,但湿棉被也可抵挡远处的弹丸。
正如前世冲量概念一样,冲量为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也是阻力与时间的乘积,棉被沾湿之后,铅子射到棉被上,受到棉被的长期缓冲力,从而迫使铅子停下来。
遁车,是古代常用机械,下面装四个轮子,车上用厚木板什么挡住,以作遮挡,防备从对方阵中的弓箭、铅弹。
利用大风天气、雨雪天气,大西军利用篱笆、湿棉被做掩护,源源不断的压过来。
忠义军各营虽然有配备掷弹兵,向遁车后面、湿棉被后面的流寇投掷改良版震天雷,装有木手柄的震天雷往往可以扔出三十余步,但各营掷弹兵数量较少(一个大队三个小组,一个营不过十二个小组),对对方杀伤有限。
除此之外,就是利用弓箭远射,弓弩手站在阵列前面呈45度角将箭弩射向半天空,箭弩在重力作用下垂直落下,杀伤躲在篱笆、湿棉被后面的人群。
但天空阴雨绵绵,忠义军火器难以发挥作用,而大西军在张定国督导下各部悍不畏死,双方经过数日激战,大西军逐渐控制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其前锋现在正逼近城墙之下。
经过连日研究,杨轩断定要挫败大西军进攻,非大量使用改良震天雷不可。
借着阴雨天气,杨轩督促各营各大队组建掷弹小组,督促军械局连夜赶制三千颗震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