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山渐青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龙卫军?

第一百四十五章 龙卫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百四十五章 龙卫军?

“听青春迎来笑声 羡煞许多人,那史册温柔不肯 下笔都太狠,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千年后 累世情深 还有谁在等,而青史 岂能不真 魏书洛阳城。”许清哼着歌儿,虽然天上飘着如丝细雨,道路有些泥泞,仍止不住他的好心情。

“前面就是洛阳城了,监军大人,我打算让士卒在洛阳略作休整,监军大人以为如何?”一身盔甲的赵野拍马上来和许清商量着。

许清点点头,这两天自出开封后一路急行,过荥阳走巩县,经偃师,到洛阳大概四百里地,用了将近三天时间,加上天上飘着细雨,士卒们走得挺累的,是该休整了下了。

除了教导营全员出动外,这一行还有一百来个役夫,带往西北的一万手雷和铁蒺藜分装在三十多辆大车上,由役夫赶车走在队伍中间,车子用厚厚的油布盖得严严实实。

一营五百人,其中一百人是骑兵,其余是步兵;不知是出于赵祯的授意,还是枢密院对这批军火的重视,还给营里配了两百具神臂弓,在这个时代来说,龙卫军教导营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这也是一路上许清心情极好的一个原因。

洛阳是大宋的西京,同样很繁华,提到洛阳首先让许清想起的便是那句‘洛阳牡丹甲天下’。关于洛阳牡丹有这么一个传说:大周皇帝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着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

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更激怒了武则天,武则天便又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反而开的更盛。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人叫她‘洛阳红’。

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人家老武是个爱花之人,犹爱牡丹,洛阳的牡丹花能‘甲天下’少不了老武的功劳,她在洛阳建神都后,曾多方移植那些牡丹的稀有品种栽于洛阳,如极赋盛名的‘武后红’、‘洛阳红’等等。

到了宋朝,由于栽培技术不断发展,洛阳牡丹比唐代更为繁盛,每年春日,城中无贵贱皆插牡丹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想想就让人神往啊,连挑担的都插枝牡丹花,岂不正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太合许大官人胃口了。

可惜如今不是牡丹花开时节,加上军务在身,许清他们并没有进洛阳城,而在留宿在城外的军驿所里,军驿所住不下这么多人,士卒们只好在军驿所旁边另外扎营,虽然下着雨,士卒一路急行来也很疲惫,但在许清的要求下,扎营工作仍做得一丝不苟。

许清把这次远扑西北当成了一次长程拉练,一切按作战时标准来要求,行军时斥候四出,扎营时拒马鹿角壕沟一样不少,晚上岗哨频巡,昨夜他还安排了一次夜袭演练,虽然士卒们开始都不以为然,这毕竟是在大宋腹地;但每每扎营之时,许清和赵野都与他们一同劳作,士卒也就没什么怨言,慢慢就习惯了。

一夜无话,第一天过了洛阳,再次急驰直扑潼关,潼关是关中四塞中的东大门,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潼关要塞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但到北宋由于京城开封位于在原大地,潼关要塞反而不是那么重要的,所以只有少量驻军,要塞关城年久失修已经有些败落,那斑驳的关墙之上杂草犹生,乌黑凝重,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久远,曾经多少史诗般的大剧在这里上演,曹操曾在此浇水为冰墙大战马超;哥舒瀚曾在此饮恨悲歌,痛失盛唐;黄巢曾在此拔剑自谓,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言。

墙边倒下的枯骨如果叠加起来,怕已高于西岳华山,无数的鲜血从这里淌入黄河,把黄河染得浑浊不堪。

许清驰马于潼关故道,山风呜咽中,仿佛还能听到无数金戈铁马的撞击,箭羽声,嘶吼声、惨嚎声伴随着无数的英魂、冤魂还在山涧沟壑间飘荡,身后的五百士卒神情也一片肃然,手中的刀枪抓得犹紧,马儿却长嘶,仿佛在呼应着千年的回音。

历史,如斯凝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