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有些惊异的抬头看了卫长风一眼,淡淡的答道:“唔,有什么话,对你的长官说吧。”
卫长风真想一拳过去,把朱令从马上揍下来。这个外表粗豪的人,居然如此的官僚习气,都说相由心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能生出这种异相来?
“朱将军,我军距敌太近,万一敌军要是。。。。。。”卫长风的话只说了一半,就不再说下去了。
因为朱将军已经走了。
你瞧,这才是真正的大将军,而不是百姓口中动不动把一个伍长什长也称为的那种“大将军”,这叫一个风度:你爱说说去,反正我不听。
不过,卫长风并不知道,朱令一到大帐,立刻下令:“全军后撤,防敌突袭!”
其实,朱大将军听到了卫长风的话,也明白了卫长风的意思,更赞同卫长风的想法,只不过,他一个奋威将军,怎么能当众表示一个什长说的有理,而他这个奋威将军没有考虑到?所以,他下令撤退当然下令,但绝不是听了卫长风的话而退,这完全是他朱令明见万里的结果,和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朱将军的谨慎也的确有些过头,这一退,居然就退了近百里,直退到绥中。对这一点,朱将军认为,自己是做出了十分英明、十分正确的决策。绥中离兴城百里,离山海关一百四十里,基本上就是正好在两座重要城池之间,这不正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这完全是他朱将军的绝妙之计,是重大的战略决策,只这一退,就退的让东胡人“进退失据,举棋不定”,额,对,没错,就是这八个字,他给兵部的公文就是这么写的。
他有理由相信,兵部尚书大人一定会对他大加赞扬的。你看,他虽明知兴城危急,但临危不乱,全军悄悄前行,却下令撤下兴城守军,让敌人误以为汉军失败后退,结果他暗伏大军,打了一个埋伏,“威震敌胆”,而且救出兴城难民“无数”,在震了敌胆、救出“无数”难民后,又主动后退,让敌人“进退失距”,怎么样,厉害吧?
好吧,他在公文里的确没提杀了多少敌军,能够震了敌胆就很不错了,胆破了,人当然早晚会死,是不是?当然,这也是因为他那个成功之极的埋伏的确连一个敌人都没伤到。。。。。。
但他的的确确救出了一批兴城难民的,这事儿完全可以经受考查、经得起质疑,当然,人数不是很多,不过虽然不是很多,朱大将军当然也不必去数有多少,既然没有数有多少,则公文上写“无数”当然没什么错误。唔,就是这样,他这人对待公文一向很是严肃认真的,公事公办嘛。
现在,朱将军坐在帐内,正等着赵自安来见他。
门口有人禀报,赵自安到了。
朱将军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公文,并没有请赵自安坐下,因为他要训斥一下赵自安。这个赵自安,你算老几?咱们一点儿也不熟好不好,前两天居然在众目葵葵之下直接跑到他面前为他手下那个叫卫长风的什长夸功,你和我有什么关系吗?我凭什么要配合你?这样不礼貌的下属,不给他一个下马威怎么行。当然,他的话不会这么说,这事儿,他自己知道是这原因就可以了,至于训斥赵自安,那自然是另有原因才行。
朱令指着公文,淡淡的说道:“赵将军,这就是你对失了兴城的报告吗?”
“是。”赵自安答道,他看着朱令的脸色就知道,今天只怕不是招他来接受表扬的,所以回答的也十分谨慎。
朱令装模作样的重新看了一下公文,其实他早就熟知公文的内容了,只是不这样装一下,显得他自己没有威风,他慢慢的说道:“嗯,你数战破敌,面临强敌仍能够出城迎击,不错,果然勇敢。”
赵自安的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还好,卫长风这个计策真不错,他其实是出城后撤的,但既然对外喊的是出城迎敌,是你朱将军的后撤令正巧到达才导致我们后撤的,朱将军也说不出什么来,这一关算是过了,只是,朱将军究竟要拿他这公文的哪一点做文章?
朱令仍然打着他的官腔:“赵将军这一回,功过还是不小的,本帅自当考虑。不过,”朱令的话锋突然一转,手指弹着公文,慢慢问道:“你建议提升什长卫长风为百夫长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