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倒是引起了厂里很多人的反感和疑惑了,这李群厂长是被猪油蒙了心不成?明知道当初陈峰把厂里害成什么样,厂子差点都要开不下去了,李群竟然还要他来上班?按理来说,这陈峰挪用了公款,怎么也得要坐牢才可以的吧?没想到这会了,一点事也没有。
陈峰倒也不是在原来的厂里上班,李群将他外派了。
至于外派到哪里去了,李妙真多多少少猜了个八成。
但有些事情,只能是看破不说破。
最近,李群很少在厂里现身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自然陈峰也不在厂里,服装厂现在是由李妙真看管着了。
过了十多天,李妙真接到了李群打到办公室里来的电话,叫她第二天到省城去一趟。还要把之前所开的五家门面资料带上,李妙真便更加应证了自己的想法。
到了地儿,李群带李妙真到了一家新租的门面,说是装修风格要和县城里的门面差不多,之前那五家门面都是李妙真在负责,所以李群便直接把她找来了。
老板都发话了,李妙真自然是只能遵从了。装修这事儿,又累人又费时间,她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当天下午李群就带了一个人过来了。
陈峰。
李群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意图很明显了,要她把门面装修的风格和后续的新衣服上样的事宜,全部教给陈峰。
“你好,陈经理,”李妙真淡淡地笑着,脸上平静无波,瞧不出丝毫不乐意的神色,那语气也像是第一次见到这人一般,似乎以前发生的一切她都不记得了。
“不敢当不敢当,李妙真经理,”陈峰满脸堆笑,伸右手出来,李妙真一见也不好驳了在场两人的面子,只好伸手过来握了握。他还在奉承,“当初我一见李经理就是做大事的,没想到这么短未见,就已经是经理了,还把厂子管得这么好,真让人佩服,佩服。”
李妙真谦虚了几句,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陈峰连忙说,“什么时候都可以,看你方便,”其实他还在担心,李妙真会把这些东西藏着揶着,不肯教给他,就算是教也不会倾囊相授。这些毕竟是她想出来的,不拿出来也情有可原。
没想到李妙真很爽快地说,“我都方便,不如现在?”
陈峰一脸欣喜,忙点头,“好的,好的。”
李妙真于是把门面的设计图纸拿出来,仔仔细细地都教给了陈峰,没有丝毫的隐瞒,至于他能不能学到,这她就管不着了。
这一点李群应该也感觉到了,在某一天的晚上,单独找了李妙真到一家餐馆吃饭,点了几个家常小菜。李妙真自然知道李群是有话要说的,她也不急,慢慢地吃饭。
吃了一半,李群终于发话了,“李妙真,有些事我也不想说得太明白,想必你也懂,陈峰毕竟是我的同学,他父母和我父母也是多年的好友,有些事我也不能做得太过。更何况,之前亏空公款一事,他也不是故意的,就算了,你说呢?”
李妙真淡然一笑,放下了筷子,“老板,你是在问我的意见吗?对不起啊,老板,这事全凭你作主好了。”
没有立场,也没有身份。
这毕竟是他们的事情,李群都说了不追究,就算她说什么,也没有用啊!说来干什么?
只听得李群又说,“基于诸多因素,我想来想去还是让他回来了。再说了,我现在也缺人手,我有了新计划,想在省城这边新开门面,当然是不止一家的,之后肯定会一家接一家门面的开,所以省城这边需要人看着盯着。你有开店的经验,之前开门面的点子是你出的,从选址到装修,到新衣服上样,还有店里员工培训上岗,你都亲自参与,这里面花费了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这要把你的东西教给别人,是为难了一些……”
李妙真连忙道,“不会,不会,我没有这个意思,别说是陈经理,就算是厂里另外的人过来,我也会教的,我可没有私藏的想法。其实老板,你的野心应该不只是在省城这一块吧,我猜,你有想打进整个省份的想法吧,或者南方市场?甚至全国?到时需要的人手可能会更多。”
“哈哈哈,李妙真啊,李妙真!”李群大笑起来,赞许地说,“我真是没有看错,你的想法,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我倒是还没有说全国范围,你却说出来了,看来你的野心比我更大啊!”
“你过奖了。”李妙真含笑道。
“但是,这个暂时来说也只是个想法罢了,现阶段,我只能是先把省城这一块市场迅速强占下来,所以我需要你的帮忙。”
李妙真诚恳地说,“陈经理,我确实是全教给他了,有什么教什么,没有私留。”
李群大叹一声,“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陈峰也是刚接触到这一块,自然会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还得你多教教他,他会了,你的负担也轻松些不是吗?”
“我知道的,老板,”李妙真点点头,“这一点,你不用担心。”
“好,你真是我的好助手。”
“过奖了,老板。”
之后,李妙真又在省城呆了三天,这才回家去。
待省城的第一家门面开门营业了,陈峰被正式任命为区域经理,专管省城的门面。任命书是在人事部签发的,贴在了厂子里一楼的告示牌上,厂里所有人都看到了,很多人心有不甘,但也没什么可说的。那都是老板的事情,他们这些打工的,只要每个月按时领工资就行了,还管得着谁当不当经理啊。
陈峰这个区域经理头衔和李妙真的经理头衔,说不清楚谁大谁小,不过,李妙真也不在意这么多,如果李群有野心要在未来短时间之内新开很多家门面,光陈峰一个区域经理也还是不够的,还是缺人手,到时还要再招更多的人。
时间很快到了李妙花高考的时候,应肖芳的要求,这毕竟是李妙花的人身大事,李妙真只得请了假到三中去陪考三天。
在校门口来陪考的人不多,零散零散地站着大概七八个人,这个时候的高考不像后世那么令人重视,很多初中学校的高中升学率都很低很低,大概也就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大部分人选择读中专或者技校,这样可以很快出来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