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乘龙佳婿 > 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严,师之惰

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严,师之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就在他暗自替张寿捏着一把汗的时候,果然,皇帝竟是重重拍了扶手:“好一个狂妄大胆的小子!他这是以为朕之前责罚过二郎,所以就不把二郎这个皇子放在眼里?”

张寿预料到皇帝会是这样的反应——二皇子再烂,那也是皇帝自己的儿子,不是捡来的,总不能任由外人随便戏弄折腾。之前大皇子的事还能说是意外,毕竟,二皇子招惹在先,大皇子骗出陆三郎威逼利诱在后,所以他们师生的责任要轻很多。这次却不一样。

张琛那家伙是主动去坑二皇子,说严重一点,这种主观恶性就截然不同了!

他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随即便长揖行礼道:“皇上,张琛是臣的学生,他为人仗义,但冲动莽撞,很多事情他觉得对就会去做,却不会考虑到背后的影响。臣知道他这番举动是大错特错,但恳请皇上看在他年少无知的份上,宽宥他这次罪过。”

“教不严,师之惰,归根结底是臣没有教导他凡事三思,以至于他做事不加考虑,剑走偏锋,铸成大错。所以,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

见张寿一躬到地,再也看不清他脸上到底是什么表情,而皇帝则是脸色阴沉地坐在那不言语,楚宽不禁大为心焦。然而,纵使他是司礼监掌印,一心想着请张寿去古今通集库看看那些积存多年的各种太祖手稿,可在这种事情上,他却也不敢轻易开口。

毕竟,那是天子家务!

这样难言的寂静维持了一段时间,最终,皇帝淡淡地说道:“你起来吧,先把张琛下去到底做了些什么,原原本本给朕说清楚。”

张寿刚刚并没有避重就轻,先说张琛做出的成果,再说他胆大妄为,为的就是眼下这个机会。因为他觉得皇帝的性子,应该不喜欢那样倒啃甘蔗的小花招。

他当下直起腰来,言简意赅地把张琛先骗到了二皇子延庆别府的铜牌,一路下邢台的过程中,冒充二皇子心腹,利用大户借款收棉花,而后又打跑了大皇子的人一五一十讲了,随即再将其招收织工,在当地靠着收来的棉纱开始织布的事也说了出来。

皇帝听到张琛打跑大皇子的人时,嘴角就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等听到当地大户因此而不得不屈从张琛,把钱借给其收储棉花,张琛还假装和张武张陆做对,他已然无话可说了。

以他对张琛的了解,那小子绝对是认为冒充二皇子的心腹做事能够肆无忌惮,方便快捷,这才去做的!指望其想到什么后果,什么影响,那简直是高看那个冒失家伙了!否则,当初那小子也不会在人人避讳临海大营之事时,因为路见不平就突然揭开了那个盖子!

可听着听着,皇帝就不禁轻咦了一声,随即瞪着张寿质问道:“你还让张琛沿途招募了一批织工,又在当地开设了织坊?难不成,除却那效率大增的新式纺机之外,你连新式织机也已经做出来了?”

花七可不曾提及此事!阿六那小子之前他还召见过,却也没说过!

张寿仿佛没看到楚宽对自己连连使眼色,低头说道:“皇上恕罪,臣只是觉得,新式纺机之前已经闹出了那么大的风波,这新式织机就算差不多完成了,还不如先捂一段时间,等到时机成熟,再拿出来。”

皇帝语气不善地哼了一声:“哦,那现在你觉得时机成熟了?”

“现在原本时机不成熟,但张琛这一闹,张武和张陆又几乎快被逼到了绝境,时机不成熟也只能成熟了。”张寿说着就叹了一口气,随即抬起头道,“还请皇上赐臣纸笔,臣现在就可以把相应图纸画出来上呈御览。”

听到张寿这旗帜鲜明的表态,楚宽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然而,他正要去张罗纸笔,却不想皇帝突然扬手阻止了他,随即就似笑非笑地说:“张卿是想用这新式织机的图纸,来抵消张琛之前犯下的罪过?你该知道,如若织机和新式纺机一样高效,那么朕应该重赏你。”

张寿不慌不忙地反问了一句,随即却摇摇头道,“皇上言重了,臣已经说了,张琛的错其实是臣这个当老师的没有提前叮嘱吩咐,是臣的罪过。所以真要按照皇上那么说的话,这图纸也是为了抵偿臣的罪过,他却有功无罪。而且,所谓绝高的收益,其实并不准确。”

他知道这样的陈述也许并不符合皇帝的预期,但还是不慌不忙继续往下说。

“纺纱也好,织布也罢,纵使效率再高,但源头的棉田若是产出有限,那么大批的纺工很快就会发现,没有棉花可以用来纺纱,开工天数不足。而织工也会很快发现这一点。所以,如果说是开工坊的机主,还只是蒙受少量损失的话,纺工和织工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受骗了。”

原本心情已经轻松下来的皇帝顿时坐直了身子,随即就点点头道:“朕记得你在之前上呈给朕的那份文书里,就这么说过。要开源只有两个办法,一则是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二则是……改稻田麦地为棉田。”

“没错!”张寿重重点了点头,“在江南丰腴之地,因为逐利,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皇帝脸色顿时微微发沉。哪怕是重商的太祖,当年也同样是重农,或者说,重农还要更胜过重商,毕竟,只有农田里有足够的产出,天下人才能吃得饱肚子,天下人吃得饱肚子,那么就不会造反。除却外族入侵,各种水灾旱灾造成的饥馁,往往是亡国的第一原因。

而张寿的话,却还没有说完。

“当然,如果棉花真的能够供应充足,纺出的纱也充足,那么最终织成的棉布,产量也会相当夸张。虽然因为棉布太多,布价必定会应声而跌,但纺工和织工所得,因为产量至少是四五倍增长,所得也许会稍多一点,具体数目虽说不能确定,但多一半总该会有。”

“而他们一旦有钱,自然会试图改善生活。平日买不起的各种肉蛋需求量也许会更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