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之前,官员的选拔大多从世族集团中产生,不论高低贵贱通过考核来招纳人才,古往今来这还是第一次。
扬州行台府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在读书人中传开了。
茶馆里,市集上,甚至春香楼里都在议论着这个消息。
“从此以后有学识的读书人不论贫富贵贱,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做官,按考核成绩选拔人才------”
“这个消息是假的吧?”
“肯定是假的,咱们平民百姓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做官的。”
“是真的,很多人都已经去报名了----”
“哇,我们寒门也能出贵子了!”
“太好了,我这就去准备报名------”
“简直是胡闹----”
“这是想削弱我们世族的势力----”
“这是在打我们的脸----”
“凭着一个考核就能选拔出人才?简直是痴心妄想------”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此做法褒贬不一。
晋王杨广贴出告示招贤纳士其实只是安抚民心的一种手段,他没想到在百姓中反响会这么大。
报名的人数很多,扬州府台根本容纳不下。
“各位对于这次考试有什么好的建议,尽管提出来,不能因为我们准备不充分寒了江南学子的心。”
晋王杨广把扬州府所有官员谋士都聚集到了一起,讨论接下来的选贤任能考试。
晋王府谘议参军柳顾言,河东人,原为西梁侍中,梁废之后转入了晋王府做了谘议参军。他对江南士林比较熟悉,建议道:“江南读书人多,选拔名额有限,不若先在各乡举办乡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再举行县试,层层选拔最终再进行府试,这样既可以扩大招贤纳士的影响,又能充分的选拔人才-----”
“选拔的层面太多,会不会出现舞弊的现象?”谋士杨密有所顾虑地问道。
“我们可以选当地德高望重,风评好的大儒来监考,这样我们既可以拉近和这些大儒的关系,减少他们对隋朝的敌视情绪又可以扩大在读书人中的影响。”晋王杨广想了一下之后说道。
陈朝灭亡之后,很多有能力有知识的大儒隐入了乡间,晋王杨广想趁此机会把他们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