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想了想说:“这姚指使虽然好逢迎些,但是办事也算尽心尽力。这么多房屋,多亏姚指使催逼赶工才得修好的。”
李不弃说:“只是我看姚指使对他手下的厢军有些刻薄。”
徐忠不以为然:“天下厢军大多如此。姚指使只是脾气大些。”
李不弃对此没说什么,而是问:“姚指使有什么事似乎总是安排给那个叫郑和的都头?”
徐忠说:“是呢。提举好眼力,一来就看出来了。这个郑和在这一指挥中似乎深孚人望,而且也是个有办法的,因此姚指使有什么事情都是吩咐他作。”
李不弃点点头站起来说:“那你们随我去看看厢军的情况。以后干活儿还主要靠他们呢。”
在路上李不弃问:“机宜以前是什么差事?”
徐忠说:“下官以前在店宅务勾当。”
“喔,那么机宜应该很有经验了。不知机宜认为如何让试验场中的这些人给官家赚更多的钱?”
徐忠略微一想,便说:“自然是严加管束,不让他们偷懒。”
李不弃摇头:“我们只几个人,哪里能看住几百人?就算你看住十个,百个,其他几百人趁着你看不见的时候偷懒怎么办?再说他们人多,只要一人想出一个办法,累死人也对付不了啊。”
徐忠问:“那么提举可有办法?”
李不弃说:“最好的法子就是让干活儿的人感到努力干活对他们自己有好处。这样他们就会把活计当作自己的事情,就不会偷懒了。”
“那如何让他们把分派给他们的活计当自己的事情作呢?”
李不弃指着那些正在搬蒸酒工具的厢军说“一定要让他们作这活计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打个比方,官家吃肉,也得让他们喝些汤。”
徐忠是管过人的,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就是利益均沾嘛,只是从没有人像李不弃一样说得这般明白。听这么一句话,徐忠就明白了,但是他却有些不以为然:“提举说得有道理,只是这些厢军懒惰惯了,只有把铜钱放在他们眼前,他们才会稍微勤快一点儿。”
李不弃穿越前当过小头头,自认对这些人的心理还算有了解。他信心满满地说:“看到钱知道勤快些就说明他们还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的。只是他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前景,如果努力了却可能没有回报,他们自然会得过且过。当年商鞅变法之前就在城门外立一根木头,有人扛到另一个城门立刻赏了一笔钱,就是让百姓相信他说话算数。我说话是算数的,但我们几个不可能亲自给这些人一个个儿的发钱粮。就算我给这些厢军承诺他们多劳多得,他们也要担心钱粮到不了他们手里。”
徐忠问:“提举是说姚指使?”
李不弃说:“在我们和这些厢军之间需要一个他们信得过的沟通渠道啊。”
徐忠想了想说:“提举说得是。下官听说厢军换个指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而且这支厢军就是为大内奔走的,只要张都知点头就成。只是提举准备让谁来管这支厢军?”